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離婚

情感相印



  爸媽最近都過了晚餐時間才回家,我問他們怎麼了?原來是一名認識十多年的老鄰居離婚,每天都失魂落魄地過來訴苦。

  內容就像八點檔,男方是樸實人,女方小十幾歲,認識前互為小三,各自離婚後才在一起,又生了孩子。很早之前男方就發現女方不安於室,經常兩三天不在家,再從女方手機看到和另一名男人的親密照,但繼續容忍希望女方能回心轉意;後來離婚的原因是外面的男人想和女方在一起,女方為愛義不容辭。但我爸媽和鄰居的討論是,外面的男人可能是覬覦女方的房車財產等等。事情真相如何也只有天知道。但我媽卻說了這句話:

  「好好的一個家,就這樣毀了。」

  吃著晚餐的我不禁挑起眉頭。

  「一個六十幾的男人多麼心灰意冷,離婚後,兒子和他住工廠,房子送給老婆和女兒。他也和老婆溝通過了,外面那男人存心不良,大家都老了,就安分守己,把剩下的人生走完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搞成這樣?這女人是怎麼回事?」


  我忍不住插話:

  「媽,一個家不會毀了。妳對家的定義是什麼?是一個形象?我認為家是由各個成員組成的一種默契,女方很顯然早就不在這個家庭內,緊抓住也是有名無實的表象。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勇氣追求他們想要的,但是男方一開始就容忍,默許事情醞釀到他無法控制的狀態,這也是他的問題。不能全怪女方。會這麼悵然失落很明顯的,是他覺得女方是自己的專有財產,所以女方走了無法控制了,他才會這麼痛苦不是嗎?換句話說,他從一開始根本就沒有重視女方的需求,也沒有認真想解決,到這樣的結果想必也是女方對他徹底死心,並不意外。」

  另外我也不禁想著,都各自經營過婚姻,克服萬難後才在一起十多年,也養育孩子成人了,女方不可能沒有感情的啊。


  媽媽瞪大了眼,說:「可是,妳不認為都這把年紀了──這樣講吧,如果是我和妳爸離婚,妳們(小孩)不會感到很可惜嗎?」

  我差點笑了,因為我們和爸爸的關係也不好,從小一直希望父母離婚,要是這樣就太棒了……但當然不能說出來。媽媽很介意一個家庭的"完整",再多委屈都要"讓家完整"。我就換個比較客觀的角度解釋自己的感受:

  「我還是認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不是誰的誰,而是獨立的個體。就像國小畢業、國中畢業、再好的朋友都要分道揚鑣去適合自己的新人生。家庭也可以是這樣,我們有同樣的背景,但不代表我們得一輩子強求和對方糾結下去。我們可以祝福對方,也認真的面對自己的成長,而不是把分開闖蕩當成被迫割捨的個人情感。我們是可以這樣客觀處理自己和別人的情緒。」


  我突然想起媽媽的生長背景。

  外公和外婆也是吵吵鬧鬧打得不可開交,一個外遇,另一個也外遇報復。在那時代是多丟臉又傳得多難聽的事情。媽媽從小就喪失自信,於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家庭是完整美滿的。但偏偏爸爸是個大男人,她就得委屈求全......媽媽好幾次都這樣說:

  「要不是為了小孩,我為什麼要受這種氣?我是多麼不服輸又有能力的女人,在外商公司受到多大的重視,總經理還親自出錢為我找來英文教師一對一教學。最後為了妳爸爸放棄工作,一起開工廠苦撐,為了省錢甚麼都做甚麼都搬,也要顧好五個小孩,身體都累壞了,卻被他和他的家族冷嘲熱諷講得不是個人?」


  想起來,其實這些話聽在我們小孩的耳裡也不好受,給了我們一種暗示:媽媽這麼痛苦,都是因為我們小孩子存在。如果我們不在,媽媽就能自由了。多少都覺得自己虧欠媽媽很多......以及,很愛媽媽,卻沒辦法保護媽媽,都是我們害的。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力。

  不過因為我是個防衛心很強的屁孩,就覺得:又怪我喔,誰希望被生下來啦!XD 很理直氣壯的把責任推回去,不像弟弟妹妹默默地把這些話轉化為他們自身的標準。如今小孩都成年了,五個小孩聚會聊天,四個都很羨慕我從小就叛逆作自己的事情,對人生有明確的目標與前進方式。

  媽媽認為她的壓抑是種美德,可是對小孩來說,我們真....不這麼認為。自己想要的,不一定是別人需要的。只能說,這是一代一代的家族課題,與靈魂該如何轉化先天條件的挑戰吧,從每一代的反思,尋求到盡量適合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我也不禁同情媽媽的思維,這不是她的錯,她只是用她的結論愛自己的家。而媽媽這代,大多也是用這種充滿保護與壓抑的方式經營一個家庭,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壓抑與道德規範。



  愛無分對錯,只是對待的方式適不適合、是否有注意到對方真實的需求吧。我默默地想。


  媽媽很難接受我的觀念,她繼續提出質疑:

  「他女兒聽到父母離婚卻很淡然,聳聳肩而已。他真的很傷心女兒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過去還為女兒的工作投資數百萬,搶救回來的只有一丁點,他付出這麼多,女兒卻都沒感覺!一點都不想挽回這個家!」

  媽媽的指責表情,彷彿下一句是:妳對爸爸也會是這樣忘恩負義的嗎?

  哇咧,別燒到我頭上啊。我差點被晚餐嗆到,趕緊把碗放到一旁等下再吃,媽媽是很敏感也容易發火的個性,這種話題得超級小心回應,不然我就遭受無妄之災了。

  「我不覺得是他的女兒不在意。只是她相信爸爸很堅強,不需要擔心。」我謹慎地說:「還有,媽,妳說他給女兒投資了數百萬但幾乎沒拿回來,這句話也是他說的對吧?妳不認為這句話有暗示著:我給妳那麼多愛,妳卻不給我愛的所求嗎?這是有條件的愛喔。」


  「我們父母對小孩的愛怎麼會有條件......」

  顯然媽媽好像還沒吸收我上一句講的話(重點是她說我們父母--天呀她把自己當主觀啦,主觀最容易生火了,要趕快滅火啊),我緊接著說話免得她誤會:


  「雖然妳說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但是講出曾經的付出,不就是在指責對方現在沒有回饋?如果他真的不把投資女兒的事放在心上,那為什麼現在要拿出來講,表示他付出這麼多,女兒都沒有反應?對不對?妳想一下邏輯。

  「還有我也認為,整件夫妻離異過程中,女兒願意跟著媽媽,肯定也和媽媽有所交流,就像我和妳講話這樣啊(把媽媽的意識拖回來強調我們還是旁觀的),女兒才選擇站在媽媽的陣線上。媽媽如果是沒道理的追求愛情,女兒也會看不下去的。一個有勇氣去創業的女兒,不管事業成功失敗與否,她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待感情的眼光。如果女兒覺得爸爸是最委屈的,她也會站出來說幾句,而不是聳肩算了。

  「雖然是老鄰居訴苦,但他也會有自己的盲點與選擇性隱瞞,我們旁觀者別跟著瞎起鬨講些五四三的侮辱了不在場的女方。多想想這些令人存疑的人情互動,事情不會只是一個人講的那樣。最後我還是要再為那女兒說幾句啦,妳告訴這位鄰居伯伯,我認為是他女兒相信爸爸很堅強又勇敢,還有一家工廠撐著,不需要擔心,才只有這樣的表態。安慰一下伯伯吧。我們都需要解讀人家沒有說出的那些話。


  媽媽若有所思,我把剩下的晚餐吃完,就怕會繼續回到這難纏的話題,於是我就開口說:「要吃水果嗎?我切給妳吃。」來轉移焦點。用我的孝順行動把媽媽對女兒的不孝觀念(潛意識上的牽連)劃清界線。然後把媽媽交給電視連續劇,自己逃到房間免得她看到我又想問些有的沒的。


  家不會毀掉,家只是個觀念,才是重點。
  離婚,只是人和人之間失去默契和信任了。


  不過我想,我媽在意的家,其實都是我們理想中完美的家的概念--和平、歡笑、相互喜愛、完整的避風港而且美滿互助。

  可是實際上我們自己的家、每個人的家都有成員各自的苦衷,火爆的對話和爭執,壓抑與不被諒解的傷痛。談到家,我們會以理想的家的架構,忽略現實存在的問題,催眠自己必須保持表現的形象,假裝我們看起來都很好,而且絕對不能看進去。

  所以當問題提出了:像是離婚,只是一個結果。一個其中一個成員,實在不想再維持假面的狀況。

  於是另一個無法接受這概念的人就更痛苦了,幻想被徹底打破,沒有曖昧的餘地,無法接受這樣的不完美。可是人本來就不完美啊。離婚並不醜陋,它是放對方自由,各自朝不同地方發展的轉捩點、是個標竿,為何不能獲得正向的祝福?

  其實這種痛苦,也是個得不到想要的,孩子似的哭鬧:我要,我就是要,我不在乎妳要不要。妳不給我,妳就是壞,壞透了。一個小孩哭著抗議,全部的小孩一起哭:妳超壞的。


  去察覺這樣的感覺吧。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係。

  我們都會在感情中,看到我們嬰孩時期失落的反應。而我們現在不是嬰孩,可以控制我們的需要與理解對方的需要。真的。


 


  有時候不禁覺得自己內在對人情的潛意識反應很敏感,在任何對話中都需要成為主導者而不是被動者,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顯,要以傾聽的旁觀,視對方的態度調整語氣和話題,才不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適時地找出問題,把疑點丟回去和互動,隱瞞自己不知的瑕疵,代入自己瞭解的邏輯和疑點,引導思考流程,控制對話的進行,整體而言很刺激,可是也太累了。回家只想好好休息啊 = =+


  只是這位鄰居還是掛心不下,常來聊天吐露傷感,看來不只對我爸媽還有很多人爭取同情。根據最新消息顯示,女方已經聽聞了很多很難聽的謠言火冒三丈。希望事情不要越演越烈,只能祝福對方,和謠言止於智者,別一堆在那兒隔岸觀火還搧風點火= =" 真是家家都有難念的經。

1 則留言:

  1.   有時候不禁覺得自己內在對人情的潛意識反應很敏感,在任何對話中都需要成為主導者而不是被動者,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顯,要以傾聽的旁觀,視對方的態度調整語氣和話題,才不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適時地找出問題,把疑點丟回去和互動,隱瞞自己不知的瑕疵,代入自己瞭解的邏輯和疑點,引導思考流程,控制對話的進行,整體而言很刺激,可是也太累了。回家只想好好休息啊 = =+
    -------
    這樣的主導其實很重要耶~現在人太缺乏這種自覺與訓練,對話很容易受雙方的情緒感染控制,被表面帶風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