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如果感覺自己失去對環境的控制權,就回來自己裡面吧。

  瀏覽網頁看到一篇文章,大致上的內容是指菁英人才來自他們背後的家族願意培訓,而一般人再努力終究是輸了一截。
  
  小湛回顧了從小各種才藝得來的獎狀,檢討了一下,的確是有我家人願意給我培養的空間,但我還是覺得有些部分,是可以靠自己爭取來的。
 

  國小時參加管樂團獲得了全台灣國小組第一名的事情,也不是檯面上看起來的那麼順利。我只記得我媽說,女生學音樂有氣質,我就去學了。結果長笛人數爆滿我只能選豎笛(黑管),又長又重又醜(當時以為)。樂器可以分成自費與和學校借的,基本上銅管樂器都是和學校借的,但也是有一名學黑管的同學是借老師的樂器使用,每次團練結束後都看到他去辦公室還老師樂器。那我媽會覺得"共用別人的東西不太好"但又覺得木質樂器太貴,給我選了個最便宜的塑膠豎笛也要台幣一萬。我還記得她考慮很久。
 
  後來樂團老師設定了要參加比賽的目標,開始一個個試音。其實那時候我有點兒懷疑是否有考試成績的考量,我和幾名成績吊車尾的就被剔除可以參加比賽的A班,來到新組團的初學者B班。A班會稱之為管樂班,也只是因為可以統一管理和調課去練習。我也隱約注意到班上不少同學似乎家世挺雄厚的,經常拿出最新穎的玩具、漫畫,球鞋,各種東西帶來學校炫耀。那我家爸媽除了給每天零用錢十塊錢買水喝之外,不會給我們太多非需要性產品,我甚至對自己的家人吝嗇程度感到很沒自信。
 
  班上的老師會暗示同學下課可以去他家補習,當然得繳補習費啦。然後當晚考試檢討後,明天會把同樣的考卷拿來班上考。想當然我這個沒去補習的小孩就考得七零八落。而我也莫名地有骨氣,非常堵爛這個班導,我才不管他是誰,我聽不懂我就不寫不看不上課,考得爛又如何?別把考卷拿回家就好了。幸好我爸媽忙,沒什麼時間注意我的成績,我的成績就一路爛到底,連我作業也不交後(整個學期的習作空白未翻),班導也冷眼沒啥意見。他忙著和他喜歡的優秀成績的學生們聊天互動。當然幾年後上了國中,我就後悔國小的功課底子怎麼這麼爛了。
 
  雖然我想把成績歸成績,音樂歸音樂。基本上我還是很喜歡音樂的。更年幼的時候也是媽媽希望我學鋼琴(她大概有個音樂夢吧),但是學到可以雙手彈後我就不想學了。我討厭這些鋼琴老師喜歡拿筆敲我的手,我想談我喜歡的歌曲。所以當時可以說,因為必須練琴的關係所以會看譜,又有基本的雙手合彈底子後,我自己到處找朋友要好聽的流行音樂譜,自己回家一個個算音階,組成完整歌曲。多彈就流暢了。後來也是有這個底子後,國中後自己摸索找主音、合音,自己寫曲還彈給親友聽。
 
  那管樂團的部分也是,從A班被貶到B班後真的很難過。說不難過是騙人的,B班都是年紀更小的孩子。我擠在裡面一起練習簡單的音階,總覺得被侮辱著苟且偷生。是因為自己成績差不討老師喜歡嗎?還是沒有去補習?加上也沒有刻意去耕耘人際關係(我總有莫名的傲骨、看不起別人),當時畫圖也因為家裡不許看電視與漫畫,自己去摸出來的畫風也沒有班上有補習畫圖的女生厲害,感覺我完全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一個都沒有。
 


  其實想起來我很桀敖不馴吧,我不會裝作我受傷了,越受傷越要裝得無所謂。甚至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驕傲什麼,明明沒有一項拿手的,和人群若即若離,在班上都沒有存在感。爸媽又忙得脾氣不好讓我畏懼保持距離。家裡的弟妹都是一群聽不懂人話的小野獸讓我厭惡得要死,卻還得盯著他們,他們犯錯爸媽還會找我算帳。我簡直是全世界的出氣筒。我不知道我是誰,我的存在意義,和我未來要幹嘛?
 
  我唯一的興趣就是看書。也只能看書解悶了,當時國小每個班級教室後面都會放一排少年叢書,當我去欣賞裡面的插圖,文章,還有科學知識等等感覺似乎好了許多。在孤單無依又充滿憤怒的狀態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解救我的唯一方式。當我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著也不是這麼難受的事情了。至少當外面的世界充滿貶低與責難,我內在創造的世界永遠一切安好美麗。而關於想像力的培養部分,又促使我高中後開始以文字記錄(不然會忘掉XD),之後還因此得獎上刊物等等。
  

  當然國小的我不會知道未來的發展,我真的覺得如果沒有東西拯救我,我肯定會孤單而死。音樂和畫圖、看書是讓我度過每一天的支持力,自從被貶到B班後,我的絕望和憤怒簡直來到頂點,連回家後弟妹都怕得我要死,因為我沒辦法抵抗爸媽與學校老師同學的壓力,我會對他們大吼大叫。後來我只要一個眼神他們都會閉嘴不敢妄動。
 
  但既然已經來到B班了我還能如何?樂器都買了,我若說不學了,我真不敢想像我爸媽的表情如何。我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學,和B班學生吹著連樂譜都沒有的單純音階練習。天哪這簡直無趣得要命,我好想回A班去吹奏那些美妙的歌曲,就算沒辦法成為耀眼的第一部,就算第三部都可以,只要可以進入團體中就好了......我只能叫自己不要再想了,越想越難過。反正現在就是這麼爛,哪裡都不討喜。那乾脆把現在可以做的做好了。我和自己比賽練肺活量,吹樂器需要很多的肺活量,早上我們都會去跑操場。我就意識到需要保持呼吸與吐氣的深度和穩定(這方面是前世記憶的影響),要注意自己的步伐,不要去想那些難過的事情。吹音階就吹音階,跑步就跑步,呼吸就呼吸,什麼無關的都不要想,不要去想......
 
  然後奇蹟出現了。幾個月後A班的訓練老師發現樂團人數不夠,把當初貶到B班的人找回來聽我們的樂音。老師稱讚我們的音更穩定了,欣喜之餘也要求A班練習吹音階後再吹曲。回到A班後我欣喜若狂。那當然功課還是很爛啦這是兩回事XD 把功課補救回來是國中的事情了。回到A班後即使是第三部我也滿足了,我甚至被排在鄰近觀眾席的外圍,直接面對觀眾,感覺似乎多少獲得肯定了。那後來保持兩年的總團體得獎當然是樂團老師的訓練與功勞了。
 
  小湛我只是覺得說,從小到大我們一定會有各種挫折與自己實在無力改變的現況。小時候的生存權就是取決於家長與老師的決定,但有些細節部分,像是要不要堅持,願不願意專心耕耘,回到自己裡面,觀察自己的狀態,是我們自己可以辦到的。總是會有渺茫的機會,但若沒有堅持下去,連未來抓住機會的可能性都沒有。
 
  我終究是感謝有父母與老師的各種激勵,無論好與壞的壓力給予,讓我去思考我究竟可以在某些細節上發揮到何處?
 


  成績這種事情我也知道勉強不來,就算國中努力地挽救自己的糟糕底子,但英文和數學實在是差到爆炸了,至少我的背科不錯,短期記憶力還行,能死硬背的就加油。曾經可以靠成績直接進入復興美工,也是我媽說她不喜歡我去讀高職,我就只好繼續乖乖讀書到高中。只是沒料到我可以從第三類組跨考進入藝術大學就是了。(其實也是我爸媽對我的爛成績絕望到如果有國立大學就得慶幸了吧哈哈)
  
  畫圖的方面也是,雖然很多時間都被讀書時間影響沒辦法盡情畫圖,我高三的時候就是想說必須專心讀書,就放棄漫研社,轉而到大眾傳播社(聽起來好像不會太累可以偷睡覺的社團)。當時沒想到我高中學校的大眾傳播社老師很不錯,甚至有一組APPLE電腦與錄影設備、剪輯和繪圖軟體,繪圖板,以及電子琴編曲等等裝置。我是那個時候才學會上網(我家沒電腦與網路因為爸媽認為網路對小孩不好XD),每天中午衝去社團辦公室上網,練習各種修圖、試著畫圖,分享作品,對網路世界開了眼界。
 
  那後來也是因為持續寫文章與畫圖的興趣,加上網路的媒介,先是靠寫文章投稿讓自己被肯定了,再開始畫圖(真的是從零開始),打聽繪圖板品牌與繪圖軟體自學的方式,用存下來的零用錢和打工,勉強給自己組了一套電腦。而有了電腦後,可以做更多創作。大學之後我的電腦配備都是用自己賺來的錢組裝的,那累積的作品集又方便未來的就業。而大學學的專業技能,只是又多了新的視野。目前的生存技能仍然是以繪圖為主的。
 



  所以確實來講,我的繪圖專業其實起步得很晚,前半段爸媽根本不支持呀XD 他們非常希望我去讀商業或金融這種可以賺大錢的行業,偏偏我的數學爛爆,又不會對他們完全坦白(不然會討罵),我只能用有限的學校生活,用學校的資源來學習,其他的時間都花在補習學科之上。是進入大學後,我喜歡畫圖這件事才被家人承認了。只是還有一段磨合期,因為大學也和同學打電動,我爸還摔爛我的主機,一點都不顧我還有外包那些打工事情。當時老一輩的只覺得電腦就是拿來玩的不是工作的,簡直不可理喻。
 
  但至少大學後,人總是長大了會思考比較多。我也會估量過去父母對我的影響是否會繼續給我太大的壓力。所以搬出去過幾次,我覺得搬離家後,真的會得到比較多的尊重感與隱私權,不會被家長認為"你永遠是我的小孩得隨我的喜怒而活"。所以這部分和家人有關的界限關係,勢必是每個年輕人必須斟酌的部分。
 
  那人際關係也是這樣吧,在各式各樣的畢業與離職之後,終究會意識到再好的朋友、再討厭的同事,也僅是一段路上的風景罷了。把一些交情看寬點,也尊重別人的決定,訓練著可以更快速回到自己身上的方式,所有的喜怒哀樂等等,最後也不過是一段回憶。
 
  沒有人天生就得對你好,能夠對你好的人,是難得的緣分。可以持續下去的關係,更是得來不易的寶藏。然而我們還是我們,他們還是他們,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不能因為我有多愛你、多介意你,就可以輕易跨越冒犯。
 
  所以必要時小湛還是會露出決不退讓的凶狠,我會保護我的底線與意志,我會捍衛也堅持我個人的生活理念。
 
  更多數時候,我還是放軟著嘻嘻哈哈,和同好一起不正經地打滾談笑。畢竟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快樂越來越需要練習,如果可以好好安心的生活,誰不希望如此呢?
 
  越親近的家人,越容易成為我們成為個體主權認知上的壓力,家庭會是最長久的人生挑戰課題,甚至延續到我們未來的家庭認知之上,成為社會觀感的一部分。無人例外。而朋友,是提醒你是個個體,代表你可以擁有自己的個性,暫時放下家庭責任感的部分。
  
  我會把這些部分的認知妥善分好,我需要家庭,我也需要朋友,我更需要自己的時間。不同區塊的個人面相通通是我的整體一部分。
 


  太多人的矛盾來自於把不同區塊的自己混淆了,有些事情一般朋友知道不僅沒幫助,甚至可能危及你的家庭;或者有些家庭事,是需要自己沉澱反思的,可以找朋友談,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心理調適。
 
  那到底自己要什麼?該如何去判斷每件問題的拿捏?我相信生活都會給答案。讓一次次的事件與衝擊改變我們的認知。很多都很痛很不順心。
 


  就像我前面談的,如果感覺自己失去對環境的控制權,就回來自己裡面吧。勇氣不是外面給你的,而是你發自內心地願意捍衛某些理念,挺身而出。或者,就是單純地堅持下去。想得太多總是越發痛苦,而做了些什麼,也許幾年後就從無心插柳中開闢新的道路。
 
  活著總是充滿改變,不要害怕改變。記得爭取你要的,保持行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