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空的絮語:

再準確的訊息,只要經由之管道理解、翻譯而出,至少一半虛,一半實。
更遑論角度相異的人,話語文字即出現多種含意。
謹慎你的思考,寬容別人的解讀。
這世界繽紛多元,需要客觀中立的平衡。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碳循環與土地、個人的關係

  對於氣候變遷與石化業影響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問題,其實不單單只有做環保、資源回收才能處理。重點是:我們該如何讓失控的碳循環回歸正常值?

  這幾年來小湛一直在深思除了靈性活動隊個人的內在啟發(雖然我也是因為能與祂們互動才進入這個領域),我更注重的是人與環境的平衡,有什麼方式可以讓人身心靈兼顧?直到我找到了樸門--照顧地球(環境保育)、照顧社會(照顧人/自己)、分享多餘(經濟體系)的完整關聯性。

  樸門首重的是土壤的復育與植披共生的關聯性,在這樣的系統中,人類扮演的角色是「世界的照顧者」,利用人為的安排讓植物能共生地更繁榮、土地能夠自理完整的生態系,兼得人類家庭與社群之間的良性互動與情感連結。關於這部分世界上已經有多方社群來執行了,統稱為「生態村」。生態村是共識社區(Intentional Communities)的類型之一。網路上已經有很多相關資料,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搜尋。

  我在樸門PDC的課程中取得樸門永續設計基礎認證的實習設計師,在長達兩周的密集課程學習中,有大半的同學不是本身為專職小農、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且已經在關注環境議題種植作物與環保堆肥等。但我身為一個都市人(笑)說真的對種植仍陌生,我純粹是愛地球且憂心未來文明的延續,所以四處尋找可以和環境共生的方式。

  也是在樸門的課程中,認識台東在地不少的阿美族原住民朋友,經過老師的介紹認識更多的原住民學長姊,分享原住民千年以來與環境共生的方式,他們早就與環境共存,也深深地與台灣的土地連結。只是文明化的關係,新一代的原住民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逐漸失落家族與祖先傳承的土地智慧。

  有幸地,我有機會去宜蘭認識泰雅族原住民獵人阿雄。雖然我吃素,也被朋友笑說妳吃素妳學什麼打獵?我認真地說:我吃素,但我也要會野外求生呀。如果地球持續暖化,海平面上升,我到山裡吃什麼?野菜就算了,我不吃肉,我的家人們呢?與其看大家痛苦地餓死,至少我能打獵餵養我的家人們吧?

  除了純然的獵捕與技術(有機會我還要多學相關技能),更重要的是原住民獵人尊重山林的生息,有分狩獵祭讓獵物可以存續,只獲取足夠的部分,不像漢人一打獵就要把全部看到的都得手......而原住民與祖靈(祖先的教誨與智慧)、打獵等生活作息,都與社群、人格的養成息息相關。這部分也讓我欽佩不已。



  雖然話題與碳循環好像扯遠了,但這還是有深刻的關係。別忘了,是人的活動造成碳循環的失控,人該如何讓自己獲得安全感、謀生能力、分享與共榮的經濟關係?早期的原住民部落已經達成完整的連結,只是隨文明化失落。

  台灣的土地算是肥沃的了。而樹木有一半以上都是碳(隨樹種有些成分差異),大量種樹除了能讓山坡地水土保持、水庫不再因為下大雨而有大量淤沙減短水庫壽命之外,樹木還能收集空氣中的碳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樹木越多,相對的收集的碳更多。

  但樹木也不是胡亂種,首先一定要有好的土壤有足夠的含水量、或不至於泥濘到無法讓植物的根無法呼吸。植物的根需要和細菌合作,像是有機質分解菌 、固氮微生物 (在貧脊的第一次開墾的土地上最好種植豆科,花生之類的作物,在開花前砍除,成自然堆肥固氮,下一批作物就能長得更好尤其是蔬菜類)。當肥料給太多,反而會讓植物不再與細菌合作,就像好吃懶做的人成天躺在那兒等著被餵養,長出的果實大、卻沒有足夠的酸甜滋味、香氣也弱。這就是為何我們現在吃的水果,總沒有以前深刻香濃,都是虛胖。


  總之,大自然會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土壤中的有機質結合形成生物碳。而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內容是在3/5在樸門年度分享會上的筆記,由孟磊老師分享)

  
 當氣溫上升2度,會有15%的植物釋出更多的碳;

 當氣溫上升4度,會融化北極含碳的土壤(9000億噸),40%的植物也釋放碳,海洋同時會釋放出更糟糕的甲烷(俗稱瓦斯、溫室氣體)。

 當氣溫上升6度,地球會回到5千500萬年前的氣候,當時丹麥的格陵蘭是一大片的森林。

  
  不可否認,現代的農業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過度砍伐原始林、畜牧業與玉米等種植),這部份得考量到食物的生產,與製造、運輸過程中消耗的水電與運輸汽油費......2009年估計有2000億噸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而若想取回流失的土壤碳,自然需要用農業來改革回來。



  那回來小湛我這裡,我的體悟是:植物是,只要你願意種植、且有技術性地克服種種問題(像是用網架驅蟲或種植共生植物,與使用生物碳等改良土壤等),植物便會以它們的菜葉與果實回報你。付出就會有代價,人的心內自然就會穩定,知道不能強求生命,只能尊重、觀察著也檢討自己,自然可以紮根入世。

  我到現在仍在學習更多的方式與技術,落實自己的求生能力(不管是種植還是採集還是打獵與人格培育的關係),需要的是更遠觀能夠看待各種危機的未來,可以隨機應變。

  當然若沒有環境危機最好,但人總是要有各種憂患意識,是超越個人到家庭與社群的關係,讓我們去思考: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什麼?我們希望能有什麼樣子的未來?

  一切都要從自己做起吧。從個人可以做的種植開始,我現在正在練習種蔬菜,像是颱風天來菜價飆漲我還可以靠自己種的蔬菜過日;等我有機會買塊地,或與人合作種植(感謝樸門讓我認識不少有地但缺人的朋友XD),我可以一步一腳印地付出我所能做的事情。

  至少我盡力了,這就是最棒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